


廣州塔,又稱廣州新電視塔,被昵稱為“小蠻腰”。于2005年11月奠基動工修建,2010年10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。廣州塔建筑總高度600米,是中國第一、世界第三的旅游觀光塔,并成功加盟“世界高塔聯盟”。廣州塔屹立在廣州新城市中軸線與珠江景觀交匯處,地處城市CBD中心商業貿易區,與海心沙亞運公園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,以其獨特設計造型,成為新中軸線上的亮麗景觀。作為廣州的城市新地標,廣州塔已成為廣州最受游客矚目的旅游景區之一。
地鐵:APM線至赤崗塔站;
公交:121、121A、204、夜42、旅游2線至赤崗塔站。
觀光層(C、E區):9:00-23:00;
摩天輪:17:00-23:00(星期一),10:00-23:00(星期二至日)



珠江全長2320千米,是我國第二大河流[2] ,其名來自“海珠石”。珠江河上11座橋:人民橋、海珠橋、海印橋、洛溪大橋、珠江大橋、廣州大橋,還有新建的解放大橋、江灣橋、華南大橋、鶴洞大橋,和獵德大橋以及珠江過江隧道,把珠江南北兩岸和芳村區連成一片;珠江沿岸的文化史跡既可日游,又可夜 游,由西向東,沿著“珠江走廊”可觀賞到麗日藍天下的秀麗景色和夜晚兩岸燈光璀璨的動人美景。。如果你有足夠的體力和興致,不妨沿著珠江兩岸一路尋去,去追尋廣州悠久的歷史以及新潮的文化,去閱盡廣州說不盡的文化風情。
所以,珠江夜景游成了廣州必不可少的一個景點,這個文化底蘊與時尚氣息兼備的大都市,在華燈初上的夜晚出行,看這個城市的繁華,看它的霓虹,看它安靜的一面,也有一番獨特的魅力。白天鵝、廣州塔、愛群大廈、星海音樂廳、天字碼頭等沿路風光,都在珠江夜游中盡收眼底。
交通路線
游船從天字碼頭出發,夜游全程約70分鐘。天字碼頭位于越秀區沿江中路和北京南路交界(珠江北岸)
公交:乘坐1、4、57、61、183、194、208、219、281、544路及旅游2線等可達。
地鐵:可乘坐廣州地鐵2號線至"海珠廣場站"A出口,向東步行5分鐘。
沙面曾稱拾翠洲,位于廣州城區西南部,地處珠江岔口白鵝潭畔,占地面積330畝。原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,故名。宋、元、明、清歷代為國內外通商要津和游覽地。鴉片戰爭后,清咸豐十一年(1861年)后淪為英、法租界,曾為廣州重要商埠。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,沙面租界內的公共設施已基本完備,建筑主要有領事館、教堂、銀行、郵局、電報局、商行、醫院、酒店和住宅,另外還有俱樂部、酒吧、網球場和游泳場。
目前,沙面是廣州著名的旅游區、風景區和休閑勝地,也是白天鵝賓館所在地。島上綠化較好,有古樹150多株,空氣清新,環境衛生甚佳,可以稱得上是廣州的世外桃源。建筑方面,多為19世紀末建造,并帶有西方風格,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。
1、可在廣州火車站總站坐823路(坐11站)到市中醫院站下,走約110米到沙面島。
2、乘坐地鐵1號線到黃沙站D出口天橋對面,出站后走約10分鐘可到。
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建筑,原稱陳氏書院,位于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。陳家祠規模宏大,裝飾華麗,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筑。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陳家祠始建于清光緒十四年(1888),建成于光緒二十年(1894),占地面積1.5萬平方米。陳家祠主體建筑為五座三進、九堂六院,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。陳家祠以大門、聚賢堂和后座為中軸線,通過青云巷、廊、廡、庭院,由大小19座建筑組成建筑群體,各個單體建筑之間既獨立又互相聯系。
地鐵:地鐵一號線陳家祠站
公交:85、88、104、107、109、114、128、193、204、233、250、260、268、286路車陳家祠站,即可到達
當前位置
